苏宁转型之路:传统零售业自救重生的最佳蓝本 |
![]() |
不清楚马云的“电商会基本取代零售模式”观点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张近东,但张近东仍然对“非专业零售”巨头展开的零售赌局有些不屑,因为他已经认定,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也不只在线上,一定是线上线下的完美结合。 2013年,张近东又一次力排众议,坚持转型云商,为苏宁的“去家电化”之旅落下一点睛之笔,再次显示出“创优自我、主导变革”的勇气。 然而,张近东阐述“云商”战略时的“云里雾里”,苏宁与京东、天猫在电商领域的巨大差距,苏宁人挥之不去的传统零售思维定势,这一切,都会让人深深感觉到,这个曾经的家电零售巨人的未来仍将充满不确定性——而这背后,是整个传统零售业的不安。苏宁的转型之路也将成为实体家电零售业自救重生的最佳蓝本。 本来是电商积极参与者的张近东,却突然成了电商行业的“头号公敌”。 “我看跟帖评论的有6000多条,都是骂我的,没有一条是支持我的!”3月10日,面对网上的一片骂声,张近东始料不及,也很无奈。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提交的6份提案中,有5份指向电商,其中引发最大争议的有两点:首先是他建议中国商务部、证监会尽早研究制定出台针对VIE模式的监管规定;其次是建议税收部门研究电子商务的征税方式,加强税收监管,从制度层面遏制偷漏税行为。 提案一经曝光,业界即认为张近东有利用政治资源之便来谋一己之私之嫌——既用税收政策断了淘宝财路,又在VIE问题上做文章,阻止京东商城上市。浙江奥康鞋业电子商务部总经理向文滔就毫不客气地对张讽刺道:“你了解不了消费者,玩不好电子商务,还可以玩权势,玩权谋。” 张近东用“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必须尽职尽责提议案”的理由来辩解,但无论他提出上述两个诉求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苏宁云商需要面对淘宝和京东商城的竞争都是不争的事实。而如果苏宁云商不能对后两家企业战而胜之,那么,这艘巨轮思考的问题就不是如何前行,而是如何避免沉没。 第一章:苏宁的危机时刻 2013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八,春节长假结束后第二个工作日,苏宁各大区及子公司的负责人集体风风火火地奔回位于南京的苏宁总部,参加一年一度全公司最重要的“春季工作部署会议”。 在会上,张近东把这几年观察电子商务后总结出来的经验与部下做了分享:未来的零售企业,不独在线下,也不只在线上,一定是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没有线上就没有线下,有了线下才能有更好的线上。他还提出一个新思维:电商主力军应是店商。即:无论店商还是电商,零售盈利的精髓都取决于本地化的经营和服务;电子商务的发展要由零售企业自己主导,电子商务是实体经济不是虚拟经济。 为此,张近东面对近千名公司中高层管理干部,宣布了两件大事:一是从2月20日起,苏宁电器正式更名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永别“电器”二字;二是围绕以实现线上线下两大平台虚实结合为核心的新商业模式,展开公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整体组织架构大调整,3000多名中高层管理岗位的员工获得晋升。 苏宁不得不如此,概因它面临的行业时局越来越不容乐观。 未来3年,挑战更严峻 2012年对于苏宁来讲是最艰难的一年。 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电子商务对实体零售的冲击越来越大。苏宁在2012 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减少31.28%,上半年就关掉了100多家店面,公司也因快速并购与扩张而面临资金压力。6月份,苏宁发行股票4.47亿股,融资55亿元,作为大股东的张近东独自出资35亿元认购大部分股票。但这一做法未能唤回投资人的信心,苏宁股票一跌再跌。 “中国零售业正处在历史的危机关头,实体零售企业大面积效益下滑。”张近东忧心忡忡地对《IT时代周刊》表示。 感到日子艰难的还有国美。 |
![]() |
标签: 市场 |
![]() | 批发市场遭遇“轻”“重”之难,非杭引领转型 |
九龙坡:赣江国际五金机电采购中心奠基 | ![]() |
相关新闻 | |
![]() |
现在商业地产行业怎么了? |
![]() |
商业地产运营举步维艰是因为什么? |
![]() |
商业地产招商难,难在哪里? |
![]() |
夜间经济等于夜市? |
![]() |
产业园区的五种运营模式 |
![]() |
购物中心运营时代:以什么取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