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渭初告诉记者,当初带领100余位职工白手起家,建起4个棚屋区,迎来小商品市场时,他也曾为创业的艰难而落泪,而这次流泪他更多的是出于看到小商品市场迎来了新生和希望。
尖草坪小商品批发市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是当时太原市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该市场目前在全省乃至华北地区都有较大影响,成为太原市一个商贸品牌。然而近年来,随着批发市场的兴起,该市场由于后期投入乏力,出现了基础设施差、市场形象欠佳、安全隐患重重等问题,已经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刘渭初坦言,自从小商品市场开业以来,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星期天,甚至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一遇到刮风下雨打雷天气,就提心吊胆,生怕发生火灾和安全事故。”近年来,商户们对无停车位、通道不畅、设施不全、市场环境差等颇有怨言,从这里流失转向其他市场和地区的商户至少已达上千家。
与此对应的是,小商品批发市场目前的年销售额仅10亿元左右,算上周边的几个市场,总的商户数不足5000户,几个市场的年销售额加起来不足30个亿,多年来一直没有明显增长。与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动辄数百亿元的销售额相比,可谓小巫见大巫。
刘渭初说,其实,早在上个世纪的“九五”时期,小商品市场就在筹划改造升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十多年来招商引资始终未能落地,直接导致当年闻名全国的太原小商品市场一直未能做强做大。一直处在风口浪尖的刘渭初清醒地意识到,“如果再不及时着手进行改造提档升级工程,小商品市场就如同日薄西山,逐步丧失掉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淘汰。”
而如今,多年的夙愿得偿,刘渭初更激动不已。小商品市场动工改造的消息传出一个月来,已有来自湖南、湖北、江浙等省市以及省内各地的1700多位商户预约登记新商铺,太原小商品市场重现一铺难求的场景。
一个市场的未来
“近年来,小商品市场屡屡因为商贩占道经营,市场环境脏、乱、差,通道堵塞,消防安全隐患等为人诟病,而经过这次改建,这些曾经令商贩、市民和政府官员担心的负面因素将彻底消除。”参与此次太原小商品市场合作改建的山西财达国际文化物流商贸城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孟财如是说。
据孟财介绍,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太原市小商品批发市场第一期改建工程,占地约7400平方米,改建面积6.3万平方米,改建资金约1.5亿元。最快在今年10月改建完成。届时,一座水、电、暖、消防、监控、电讯、网络、广播、停车等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包括地下一层、地上八层的现代化综合商务楼将率先向世人宣告太原小商品市场的新生。
财达国际文化物流商贸城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范俊鸣告诉记者,此次小商品市场一期改建工程从设计上借鉴了国内一流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建设理念。建成后,地下一层为两层立体停车场,可容纳至少2200辆车;地上一层为小百货、日化用品,快递分拨中心;地上二层为服装、鞋帽经营;地上三层为文化体育用品、皮具箱包经营;地上四层为饰品、工艺品经营;地上五层为小家电、小五金经营;地上六层为进出口商品专区;地上七层为电子商务中心、网店专区;地上八层为办公区。尤为独到的是,为了物流的便捷,届时,不仅运货车辆可开到商务楼的任何一层,而且首次引入了电子商务系统,让商户们在互联网上多了一个小商品的交易平台。这些设计在目前国内批发市场都属于最先进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