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0月30日,恩次方商业集团总裁赵旭州、副总经理何利鹏飞赴西北边疆霍尔果斯口岸,应邀考察了霍尔果斯国际物流园、国际客运中心、南部联检楼等大型不动产项目。 
霍尔果斯口岸位于新疆伊犁,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通商贸易的最大口岸,也是中国对亚欧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 作为“一带一路”的第一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实施,也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快速推进,霍尔果斯口岸呈现出日益重要的国际地位。 
新疆商业“巨鳄”——亚中、交建两大集团,灵敏地“嗅”到霍尔果斯发展商机,一场宏伟的合作发展规划,就此展开。 霍尔果斯国际物流园项目位于口岸新国门,绝对的国际贸易窗口,占尽“天时地利”,而如何凭借此核心领地,并借助霍尔果斯特殊政策招商引资,是该项目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对此,恩次方商业集团总裁赵旭州对项目表示极度认可:首先,项目正对国门,拥有绝佳的标志性立地条件;另外,这一区位也奠定了项目国际化市场故事的平台基础,至少可延伸到整个中亚,相比之下乌昌城市所讲的国际化市场故事就显得较为牵强;再者说,项目与哈萨克斯坦仅一步之遥,我们能快速清楚哈方的市场需求;而最关键的,年进出口货物200万吨、出入境人员300万人次的通关能力,将为项目带来无限商机。 在如此恢弘的战略背景下,项目物流园的定位,亟需升级。商业不动产,就是搭建平台,是需要通过物理空间的游戏来创造效益的。物流是后端服务,对于不动产的效益并不高,而真正能创造市场前端经济的,便是商贸。项目应先在展示销售贸易功能上做精做透,最后才是物流运输,最终形成国际化展销贸加物流总部基地。 现阶段,国际化贸易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益广泛,但仍存在着3大“诟病”:商品信息不对称,采购交易效率低,商品成本价格高。项目若能“对症下药”,解决贸易商的核心诉求:信息对称、提高效率、降低价格,便能在国际贸易市场上脱颖而出,立足哈国、占据中亚、辐射全球。 信息对称,即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讲究的是资源的嫁接与整合。在运营软实力上发挥主导功能,通过贸易对接会的举办,为中哈双方贸易公司嫁接资源,实现在中的“零距离”采购,从而打开国际化市场的窗口。项目市场并非自发形成的,重在运营方的搭桥牵线、保驾护航。在供给侧上,国内专业市场商户不乏国际贸易的观念、感知能力和开店实力,例如义乌小商品、五金等经营户,可通过各市场组织、协会的对接快速整合资源;而在需求侧上,需对接哈萨克斯坦各大贸易公司资源,形成长远稳定的供需关系。 提高效率,就是要刨除跨境贸易中的“繁文缛节”,在开放政策的前提下,搭建特定版块展销贸及物流的“一站式”平台。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市场需求的深刻研读,挖掘其消费频次最高、需求面最广、资源最稀缺的商品,再针对性统筹国内市场供应商,共同组建诸如建材、五金、机电、小商品的展销贸大型综合性市场。 降低价格,乃商贸中最为关键的要素。近年来,国外采购商对国内市场的渗透越来越深,不少国外商家与国内厂商建立密切商务往来,在商品价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甚至比在口岸自贸区采购价格更低。在此竞争格局下,就需要以特殊性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商家进驻项目了,在霍尔果斯“五免五减半”的政策之外,若能再争取到地方或专项上的额外政策,必将快速激活项目。 放眼全球,信息时代下的跨境贸易流通渠道日新月异,义乌的拖鞋跑到了非洲人的脚下,阿拉斯加的帝王蟹爬上了中国土豪的餐桌,浙江温州的皮革穿着了俄罗斯大妈身上......这一幕幕无不诉说着国际化走进生活。 国际化市场风起云涌,谁能用心经营、为商家谋前善后,谁就能抓住机遇、独占鳌头。 
|